数十场“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活动同时开启

“一‘碳’究竟科普集市”现场。 9月11日-17日,这一周的杭州,“科学”是最流行的词汇。 2021年全国科普…

数十场“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活动同时开启

“一‘碳’究竟科普集市”现场。

数十场“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活动同时开启

数十场“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活动同时开启

9月11日-17日,这一周的杭州,“科学”是最流行的词汇。

2021年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第35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已拉开大幕,全市近1000场科普活动同步开展,活动面向未来,精彩纷呈。

而在所有的活动中,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了本届科普宣传活动周的一个耀眼的关键词。

有人会问,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但如果说“低碳”,杭州人一定都不陌生,从“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到“公共自行车”的探索,杭州这座城市就是一个“低碳样本”。

向光而行,逐梦未来。今年科普宣传活动周有哪些看点?不妨去“一‘碳’究竟”。

西溪湿地里的“碳中和”展览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从9月12日开始,一场名为“碳中和”的展览就已悄然面对公众开放。

这场展览的用意,别出心裁。毕竟,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其碳汇能力仅次于海洋和森林。

近年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方面卓有成效,不仅保护了这块天然“绿色”碳汇,提升了湿地的碳固存,更降低了碳排放,减少了“旅游”碳足迹,可谓是一个“碳中和”标本。

西溪湿地究竟做了哪些探索?比如,景区内游步道主要由纯石板路、石板卵石路、纯卵石路和木板栈道组成,交通工具为电瓶车、电瓶船和摇橹船,尽可能地减少交通碳排放,构建低碳交通网络。

此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积极推进数字化“智慧”景区建设,推行“一秒刷脸入园”“无杆”停车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西溪湿地一直在持续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水质不断提升。

公开报道显示,西溪湿地固碳能力可达40万吨。专家建议称,对于沿海城市,与其植树造林,不如把近海地区的红树林湿地培养好,单位面积红树林加上依附于此的海洋生物,其固碳能力比森林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科普展位让人玩转“双碳”

开幕式当日,一场“一‘碳’究竟科普集市”在拱墅区西湖文化广场举行。

据介绍,这个主题市集有“碳的由来”“碳索未来”“试碳空间”“低碳与我”“玩碳工坊”五大板块,一共22个科普展位,让人玩转“双碳”。

活动迎来不少大小朋友“一‘碳’究竟”。比如,在一个展位上,你摇动手柄转动风扇,就可以实现发电;在碳足迹展位,可以了解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可以清楚了解我们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提示需要种多少绿色植物来抵消自己行为的碳足迹。此外,还有昆虫拼装玩具、教师节衍纸贺卡、彩虹风车等科普互动游戏。

低碳活动还引来了超威电池、苏宁易购、零跑汽车等品牌的参与。

来自杭州市科协资料显示,今年的科普宣传活动周将举办数十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主题活动,开幕式当晚就举行了“碳达峰、碳中和”科普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杭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普服务队出征仪式。

此外,十五奎巷举行了“迎亚运,我们在行动——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科普活动;赛银国际广场将举行“碳中和、碳达峰”主题科普活动;太湖源镇党群服务中心将举行“源头共富,低碳同行”科普活动;桐庐气象科普体验馆举行了“碳达峰、碳中和”网络科普微课;杭州植物园还有一场“碳达峰、碳中和”临时展览;第四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堂还将举行“碳达峰、碳中和”主题科普进基层报告会。

“通过科普活动,我们了解了很多碳达峰、碳中和的知识,也能更好地让孩子树立低碳意识,环保要从娃娃抓起。”刚参加完康桥街道报告厅“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主题宣传活动的市民姚女士拉着女儿的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关于作者: 主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