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写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农牧业、食品行业的绿色发展,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研发高级经理史玉东,在新京报“2022全国两会经济策”连线访谈时分享了所在行业的碳减排经验。
研究数据显示,农牧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约为17%,仅次于能源行业、建筑业,位列第三。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021年发布的《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报告指出,食品摆上餐桌前需经历从研发、收获、加工、分销、零售到储存的层层环节,每个环节均会产生温室气体。
对于食品行业碳减排,冷友斌分享了飞鹤乳业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模式的探索成果。近两年飞鹤引进合作伙伴,通过技术创新,建成了高寒地区规模最大的生态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主要用牛粪和玉米秸秆做原料,通过高浓度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和有机肥,能解决粪污和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沼气提纯生物质天然气可为牧场、工厂补充清洁能源。有机肥还田可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效促进黑土地的保护利用,在农牧工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
“现在我们建设的3个项目均已投产,每年可以解决30万亩玉米秸秆的离田回收,以及30万吨牛粪无害化处理问题,且能生产2100万立方生物天然气和15万吨有机肥。另外,我们的工厂也在通过设备、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降低碳排放。我们通过煤改气,减排二氧化碳17.7万吨,相当于减少6.8万吨标煤燃烧,大约相当于950多万棵树1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将来,我们也会投入更多资源,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冷友斌说。
蒙牛也在减碳领域进行了探索。在奶源端,蒙牛旗下的圣牧、现代牧业两大牧业公司,率先开展碳中和战略行动。“尤其是圣牧,10年来在乌兰布和沙漠种植了9000多万棵树,打造出全球瞩目的沙漠绿洲中的有机牧场,这一案例入选了联合国《企业碳中和路径图》。”史玉东说。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研发高级经理史玉东。
在生产端,蒙牛已拥有2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全面应用太阳能、沼气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部分工厂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实现“零碳”运营。在下游物流环节,蒙牛开展“绿精灵”计划,用数字化环保周转箱全面替代传统瓦楞纸箱,每年节约7.8万吨原纸,减少树木砍伐206万棵,减少1680吨二氧化碳排放。
为激励乳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史玉东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出台鼓励政策,针对具有代表性先行示范企业或“碳中和”案例给予政策支持,树立奶产业低碳发展标杆,带动行业加速推动科学减碳规划与实施,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