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徐墨
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市场上线已有两月,从近期消息来看,碳排放权“期货”的启动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从欧盟经验来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量是现货的30倍以上,显然是更重要的角色,因此,国内碳排放权期货的启动倍受瞩目。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标志着碳排放权现货市场已经启动。今年4月,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证监会明确指出,要指导广州期货交易所积极稳妥推进碳期货研发工作。
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发展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9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提出要探索建设期现联动的国际化碳市场。
那么,频被提及的碳排放权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发展现状及成效如何?碳排放权期货对碳减排有什么作用?碳交易市场对新能源产业有何影响?
1、期货比现货功能更丰富
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交易的商品是碳排放配额,即二氧化碳排放权。
简单来讲,碳交易就是,买方通过碳交易平台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卖方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是以配额市场(强制交易)为主,CCER市场(自愿交易)为补充。
强制交易市场的主体是政府发放了碳排放配额的强制减排企业。如果强制减排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则该企业需向有盈余配额的企业购买其超排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若有剩余额度,则多余部分可以出售。
自愿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CER是经国家发改委备案并在国家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它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交易,超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CCER来抵消部分碳超排量,自愿减排企业可通过卖出CCER实现盈利。
不过,碳市场中,无论是强制交易,还是自愿交易,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即碳价)都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元素,碳价实时反映了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同时,合理的碳价对碳减排企业来说也很重要。碳价过低,会打击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将导致部分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基本都是现货交易。碳排放权现货市场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全额交易机制,碳价的形成不够透明,这不仅不利于控排企业等市场主体管理及控制碳价波动风险,而且,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样的交易机制透明度不够、流动性不足、资金占用成本高,容易衍生风险。
而碳排放权期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碳排放权期货实质上是一种以碳买卖市场的交易经验为基础,以碳排放权为标的,将碳排放权交易与期货相结合,为应对碳市场风险而衍生的一种金融产品。
碳排放权期货的投资主体可以不直接持有现货,而是通过持有期货合约实现跨期投资,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碳交易的流动性和市场化程度,为现货市场提供了连续、公开、透明的远期价格,还可以为控排企业提供碳价波动风险管理工具,缓解因碳价波动带来的资金压力。
也就是说,碳排放权期货作为期货产品,具备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等功能,比现货市场更为丰富,是其现货市场的有力补充。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是以配额市场(强制交易)为主,CCER市场(自愿交易)为补充。
强制交易市场的主体是政府发放了碳排放配额的强制减排企业。如果强制减排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则该企业需向有盈余配额的企业购买其超排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若有剩余额度,则多余部分可以出售。
自愿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CER是经国家发改委备案并在国家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它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交易,超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CCER来抵消部分碳超排量,自愿减排企业可通过卖出CCER实现盈利。
不过,碳市场中,无论是强制交易,还是自愿交易,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即碳价)都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元素,碳价实时反映了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同时,合理的碳价对碳减排企业来说也很重要。碳价过低,会打击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将导致部分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基本都是现货交易。碳排放权现货市场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全额交易机制,碳价的形成不够透明,这不仅不利于控排企业等市场主体管理及控制碳价波动风险,而且,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样的交易机制透明度不够、流动性不足、资金占用成本高,容易衍生风险。
而碳排放权期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碳排放权期货实质上是一种以碳买卖市场的交易经验为基础,以碳排放权为标的,将碳排放权交易与期货相结合,为应对碳市场风险而衍生的一种金融产品。
碳排放权期货的投资主体可以不直接持有现货,而是通过持有期货合约实现跨期投资,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碳交易的流动性和市场化程度,为现货市场提供了连续、公开、透明的远期价格,还可以为控排企业提供碳价波动风险管理工具,缓解因碳价波动带来的资金压力。
也就是说,碳排放权期货作为期货产品,具备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等功能,比现货市场更为丰富,是其现货市场的有力补充。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期货交易量远超现货
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既是市场,衡量的标准便不是规模,而是交易量和交易额。
而要论配额交易量和交易额,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无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根据路孚特碳市场2020年度回顾,2020年EU-ETS交易额达2013亿欧元,占世界总交易额的88%,交易量超80亿吨二氧化碳,占世界总交易量的78%。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成立于2005年,不同于我国,其在运行之初就同步上线了现货和期货交易。随后几年碳期货交易量和交易额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并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2年,在全部欧盟碳排放配额交易中,碳期货交易量占比超85%,场内交易中其交易量达到总交易量的91.2%。2015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期货交易量达到现货的30倍以上。欧盟碳期货市场交易量远远大于现货市场,这也使得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资料显示,2018年欧盟碳排放配额期货成交量达到77.6亿吨,成交额从2017年一季度的约50亿美元大幅跃升至2018年同期的约250亿美元。目前碳期货已成为欧盟碳市场的主流交易产品。
碳期货不仅丰富了碳交易品种,增加了市场流动性,还充分发挥了作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2007年,欧盟碳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现货价格锐减,交易量萎缩,但碳期货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并带动现货价格逐渐趋稳,在一定程度上支撑EU-ETS市场度过了难关。
除了欧盟,碳期货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均有所发展。美国和印度的碳排放权期货市场都是在国内无相应现货市场的情况下运行的:美国在2008年推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相关期货合约的交易,印度则在2005年开始进行碳排放权的期货交易,并相继推出多种期货产品。
3、碳排放权期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碳排放权期货已在国外部分国家上线交易,而且,在国内,相关部门及投资者也频频提及碳期货。那么,作为碳交易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排放权期货对于完善碳市场体系,助力“双碳”目标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首先,作为期货产品,价格发现是碳排放权期货的基本功能。由于碳期货交易无需直接持有现货,大大拓宽了交易的边界和容量。而一旦市场上交易者和交易量多了,市场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碳期货的远期价格更加公开、透明、权威,可以缓解各方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现货市场提供有效定价。
其次,作为碳交易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控排企业可以利用碳排放权期货管理碳价波动风险,提前锁定碳成本,减少因碳价变动而带来的资金损失。如此一来,控排企业节能技改、推动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
再次,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它们可以利用远期价格信号提前优化调整低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综合来讲,碳排放权期货能为碳交易市场中最重要的元素——“碳价”提供有效定价,对碳交易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控排企业”进行市场化的激励与约束,并为宏观调控提供信号,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碳市场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4、新能源发电企业或将实现“卖碳”增收
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相对简单,仅覆盖电力行业。据中国电力网(9月26日)发布,我国碳交易市场首批纳入2225家发电企业,涉及碳排放量超40亿吨,占我国全年碳排放量的比重超40%。
随着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加入,碳市场体系逐步完善,除电力行业外,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明确8个高耗能行业将于“十四五”期间逐步纳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也就是说,电力行业是全国碳市场启动的突破口,随着后续减碳力度的加大以及交易体系完善,越来越多的行业将被纳入碳交易市场。
目前,在我国的发电结构中,火电占据绝对比重,年发电量占比超75%。此外,风、光伏及水电等发电形式虽占比不大,但发展速度较快。
长期来看,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对发电行业的影响不可小觑。随着国家对碳排放总量的控制趋严,碳配额的分配日益严格,对于传统发电(火力发电)企业来说,需要购买的碳配额比例日益上升,将导致火电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
对于新能源发电(水电、光电、风电、核电等)企业来说,虽然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企业暂未纳入碳交易,但目前国家正以审核授予CCER的补贴形式来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未来,新能源发电企业有望产生大量的CCER项目,实现“卖碳”增收。
截至9月27日,在A股市场上,总市值突破千亿的电力企业有长江电力(600900.SH)、中国广核(003816.SZ)、华能水电(600025.SH)、华能国际(600011.SH)。随着碳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属于新能源发电的上市公司后续的“卖碳”收入,有望成为其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显示,长江电力主要从事水力发电业务,运营管理或受托管理三峡电站、葛洲坝电站、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等长江流域梯级电站。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生产水电约713.32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977.62 万吨。
中国广核是中国核电行业最大的参与者。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870.13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约7922.8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5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约1.70万吨。
华能水电是培育云南水电支柱产业和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核心企业及“藏电外送”的主要参与者。今年4月,华能水电表示,将公司发展战略从“专注水电发展”调整为“水电与新能源并重,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自此,华能水电正式进军风电、光伏领域,在澜沧江上游西藏段实施10GW水电和10GW光伏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计划。
华能国际主要是在国内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大型发电厂。截至2021年6月30 日,该公司拥有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114.04 GW,权益发电装机容量99.89GW,风电、太阳能、水电、天然气和生物质发电等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21.07%。
总结
碳排放权期货作为期货产品,所具备的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等功能特征,可以减少持有现货的资金成本,加上锁定碳成本,将大大增加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积极性。
此外,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它们可以利用远期价格信号提前优化调整低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碳排放权期货无疑是现货市场极有力补充。
从欧盟等发达市场的经验来看,碳排放权期货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主要品种,交易规模远超现货,预计我国也将朝这个方向发展。
随着碳交易体系完善以及规模的扩大,长江电力、中国广核等新能源发电企业未来的“卖碳”收入,有望成为其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来源: 时代商学院